页面
配色
辅助线
重置
今天:2024年2月22日 星期四自治区人民政府网中国政府网 |
政务新媒体矩阵 手机版 智能机器人 用户空间| 简体版| 繁体版|
微信公众号
防城港发布
微信
支持IPv6
无障碍
 防城港市人民政府

从界河共欢到命运与共:中越东兴—芒街跨境各民族协同发展的创新实践

2025-04-16 09:19     来源:防城港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
分享 微信
头条
微博 空间 qq
【字体: 打印

中国东兴—越南芒街界河大联欢活动自创办以来,以“文化共融、经济互动、民心相通”为核心,逐渐发展成为中越边境各民族协同发展的标志性盛事。

文化交融,传统与现代的交织。通过设置中越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区,将壮族天琴、竹竿舞、京族独弦琴与侬族歌舞等艺术形式同台展示,形成“山水相依”的文化共鸣,在2025年活动中,两国艺术家同台献艺,轮番演奏,完美演绎中越文化交融;以“三月三”传统节日为纽带,融合中越边民联欢、跨境画展等创新形式,推动民族节庆升华为跨国文化符号,如2025年东兴市举办的“同庆三月三 共绘两国情”主题画展,以童真视角诠释中越情谊,深化美育交流。

经济协同,边贸与产业的联动。在商品展销区打造“一店两国”跨境集市,越南咖啡、热带水果与中国茶叶、手工艺品等商品同场展销,并通过“边贸直播带货”推动边境贸易数字化发展,吸引两国企业联合申报跨境非遗项目,探索产业链延伸;中越两地签署《开展“两国两区”RCEP产业合作备忘录》等协议,共建广西东兴产业园区与芒街口岸经济区,聚焦轻纺、新能源等九大产业,推动产业链互补。例如椰子深加工项目利用越南原料与中国技术实现跨境协作。

民心相通,体育与教育的纽带。跨境骑行、足球友谊赛等活动打破国界,如2025年峒中—横模跨境骑行吸引500名中越爱好者参与,以体育精神促进文化认同;足球赛以“友谊第一”为宗旨,成为青年交流的重要桥梁;通过“青少年文明互鉴研学活动”“边海观影”等项目,搭建两国青年文化交流平台,推动从“文化旁观者”到“传播者”的角色转变。

节庆纽带,从地方到国家的共鸣。2025年除夕夜中越共放烟花,以“天为幕、城为景”,通过一场视觉盛宴传递“同志加兄弟”的情谊,为中越人文交流年注入新动力;象征中越友谊的1314号界碑、北仑河桥梁等地理标志,通过故事讲述和共同瞻仰,强化“界碑有形,情谊无界”的集体记忆

长效机制,政策与民意的双驱动。两地政府通过《劳务保障合作谅解备忘录》等文件,建立跨境人才流动机制;同时依托“两国双园”模式,推动口岸通关便利化、金融服务创新等,形成“设施互通—产业互联—民心相通”的可持续发展路径。

东兴—芒街界河大联欢活动通过文化共情、经济互惠、民间互动,构建了多层次协同发展网络。随着中越跨境标准轨铁路、北仑河三桥等基础设施的规划,这一盛事将进一步为构建“中越命运共同体”作出积极贡献。

文件下载:

关联文件: